為何白內障愈熟會愈危險? 眼科醫師破除手術常見迷思

2025-03-28 08:50
為何白內障愈熟會愈危險? 眼科醫師破除手術常見迷思

你知道嗎?白內障「熟了再開刀」其實是一種過時的錯誤觀念。許多人因此誤解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白內障變得過熟、過硬,不僅增加手術難度,還可能引起青光眼等併發症,甚至有失明的危機。板橋大學眼科翁紹維主任提醒,及早手術不僅能恢復清晰視力,還能避免更多風險。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你知道嗎?白內障「熟了再開刀」其實是一種過時的錯誤觀念。許多人因此誤解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白內障變得過熟、過硬,不僅增加手術難度,還可能引起青光眼等併發症,甚至有失明的危機。板橋大學眼科翁紹維主任提醒,及早手術不僅能恢復清晰視力,還能避免更多風險。

白內障過熟手術風險大 更可能引起許多併發症

白內障是因為水晶體老化混濁,阻礙光線進入眼內,導致視力模糊。手術的核心步驟是移除混濁的水晶體,並植入人工水晶體,以恢復清晰視力。翁紹維主任指出,若不植入人工水晶體,光線無法正確匯聚在視網膜上,視力將無法改善。此外,白內障不需要等到「變熟」再進行手術,過熟的白內障容易引起青光眼、葡萄膜炎等併發症,建議患者當視力模糊影響生活時,應盡早評估接受手術。

翁紹維主任進一步說明,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現今微創「超音波晶體乳化術」手術時間約15至20分鐘即可完成,傷口如筆尖大小約0.3公分。若搭配「飛秒雷射」,可取代傳統手術器械並可降低超音波使用能量,保留更多的角膜內皮細胞,進一步提升手術安全性與精準度。而術中的「智能導航系統」可即時追蹤定位眼球位置,有效確保水晶體植入置中,提升視覺品質。透過先進科技輔助,不僅可縮短術後恢復期,患者的視力滿意度也大幅提升。


人工水晶體選擇多樣如何挑? 越貴不一定越好

白內障手術前,患者需進行視網膜、視神經、黃斑部、角膜等詳細檢查,協助醫師了解病患眼睛狀況,並確保無其他眼疾影響手術結果。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並非「越貴越好」,應根據病患的生活習慣與視力需求量身訂製,才能獲得最佳視覺體驗。

翁紹維主任舉例,1位70歲熱愛攝影的患者,在術前諮詢時表達希望術後能清晰補捉畫面以持續攝影的愛好。由於攝影需要遠、中、近距離良好視力,因此為其患者選擇「三焦點人工水晶體」,術後視力改善顯著,開心重拾攝影樂趣。

另有1名45歲工程師,因高度近視合併散光,且需長時間使用電腦及有夜間駕駛的需求,經完整術前評估後選擇「長焦段矯正散光人工水晶體」,術後視力恢復良好,不僅工作便利,平時開車也無視覺障礙,顯著提升生活品質。

為何白內障愈熟會愈危險? 眼科醫師破除手術常見迷思
▲翁紹維主任強調,透過現代科技的進步,白內障手術已變得更安全、高效,患者應在視力影響生活時及早評估,避免延誤治療,確保視覺健康與生活品質。(攝影/林志遠)

白內障手術知多少? 眼科醫師破除民眾常見迷思

患者常詢問白內障手術雙眼是否能在同一天進行?翁紹維主任表示,目前台灣健保規定無法同日執行雙眼手術,且從醫療安全角度來看,建議間隔1至2周進行。這樣可讓醫師先觀察單眼的術後恢復情況,如:傷口癒合、是否感染等,並根據視力表現判斷第二眼人工水晶體的推薦選擇是否合適,確保最佳手術效果。

至於人工水晶體植入後能否更換?翁紹維主任解釋,人工水晶體是透過小傷口以注射方式植入眼內,若患者日後需更換,則必須擴大傷口,對眼球組織會造成較大負擔,因此不建議更換人工水晶體。這也突顯了手術前詳細檢查與充份溝通的重要性,以確保患者選擇最適合自身需求的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手術不僅是視力重建的重要步驟,亦需精準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以確保最佳的視覺品質。翁紹維主任強調,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白內障手術已變得更安全、高效,患者應在視力影響生活時及早評估,避免延誤治療,確保視覺健康與生活品質。


# 首圖攝影/林志遠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兒童矯正怕疼痛?童星王宥謙成功蛻變 把握齒齡是關鍵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我要留言留言

提示圖
本文含有敏感或兒少不宜內容
請確定您已年滿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