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強震7.7、8.2規模竟有2種數據 測報中心給解答了!

民視新聞網 2025-03-29 08:30
緬甸強震7.7、8.2規模竟有2種數據 測報中心給解答了!

即時中心/周欣儀報導近日發生在緬甸的大地震引發全球關注,但在報導中,地震規模數值卻有兩種說法:震矩規模(Mw)7.7 和芮氏規模(Ml)8.2,而為什麼同一場地震,會有兩種不同的規模數據呢?台灣測報中心針對此疑問作出回應,解析其中的原因。

即時中心/周欣儀報導

近日發生在緬甸的大地震引發全球關注,但在報導中,地震規模數值卻有兩種說法:震矩規模(Mw)7.7 和芮氏規模(Ml)8.2,而為什麼同一場地震,會有兩種不同的規模數據呢?台灣測報中心針對此疑問作出回應,解析其中的原因。

台灣測報中心表示,在地震學上,一個地震所釋放的能量是單一數值,這個數值不會改變。計算地震規模的方法,則是透過量測地震波的振幅大小,因此結果會受到地震波類型及觀測地點的影響。也就是說,不同地點所接收到的地震波不同,最終計算出的規模數值自然也會有所差異。

這次緬甸地震之所以出現兩種數據,是因為地震波相的不同。由於泰國距離緬甸震央較近,地震儀可以同時接收到高頻波和低頻波,因此根據這些數據計算得出的是芮氏規模8.2。而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設於全球各地的地震站,由於距離震央較遠,地震波在傳遞過程中,高頻波大多被地層吸收,因此觀測到的主要是低頻波,根據這些低頻波計算的結果為震矩規模7.7。

震矩規模(Mw)是透過地震源的物理特性來計算,特別適合大規模地震,數據較為準確;而芮氏規模(Ml)則是根據地震儀所測得的地表振幅,較適用於中小型地震。因此,當氣象署在引述地震數據時,會根據來源和計算方式,標註震矩規模7.7或芮氏規模8.2。這兩種數值雖然不同,但都來自於不同觀測條件,並不代表地震能量有所改變。

當看到不同地震規模報導時,應了解其數據來源和計算方式的差異性,不必過度驚慌。無論是震矩規模還是芮氏規模,專業機構都會根據地震波型和觀測數據,做出最合理的判斷,作為防災及應變的參考。未來如遇到類似情況,民眾可以根據報導中標註的規模單位,理解不同地區和機構在數據解讀上的差異。

【原文出處】:緬甸強震7.7、8.2規模竟有2種數據 測報中心給解答了!

我要留言留言

提示圖
本文含有敏感或兒少不宜內容
請確定您已年滿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