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策略為何? 中信:關稅是手段而非最終目的

- 小
- 中
- 大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表示,川普簽署「公平互惠計畫」備忘錄,表示將在4月實施「對等關稅」,影響範圍是每個國家,看起來有全面關稅的味道,不過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認為,這並不等同全面關稅。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表示,川普簽署「公平互惠計畫」備忘錄,表示將在4月實施「對等關稅」,影響範圍是每個國家,看起來有全面關稅的味道,不過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認為,這並不等同全面關稅。
所謂的對等關稅就是「你課多少,我也課多少」的策略,用來確保雙方貿易條件對等,例如目前歐盟對美國的汽車關稅為10%,美國對歐盟則為2.5%;印度對外平均關稅達到14%,遠高於川普上任前的3%。對等關稅的精神是弭平這個差距,因此跟川普政見所言對全部國家統一加徵10%的關稅政策並不相同。作為全面關稅的替代方案,對等關稅的風險較低,原因:(1)有關稅本來就不對等作為理由,降低對手國報復的機率;(2)對手國有降低關稅以因應對等關稅的談判空間(財政部長貝森特也已表示:如果某國事先與美國談好協議,或在收到關稅數字後,迅速洽談華府,那麼「或許不必徵收」某些關稅)。但實施方式非常不明確,主要推論有三種方式:
一是針對個別國家簡單的拉齊平均關稅,這個方案的影響性最小,因為部分國家如墨西哥、加拿大、韓國已跟美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彼此的關稅本來就低。高關稅國家如印度受到的影響較大。採用這個方案,美國的平均有效關稅稅率上升程度可能僅約1%左右。
二是針對不同產品的差別關稅做計算,執行複雜性較高,但較符合川普保護特定產業的訴求,重點會放在相關產業具有優勢的經濟體,如歐洲(製藥)、墨西哥(汽車)、台韓日(半導體)。採用這個方案,美國的平均有效關稅稅率上升程度約2%。
三是同時考量非關稅的貿易壁壘做計算,包含國家補貼、監管程度、商品增值稅等都納入考量,計算這些關稅等值性相當複雜,但也最自由心證,符合川普喜歡喊一個整數稅率的性格。採用這個方案可能大幅提高美國的平均有效關稅稅率。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認為「關稅是手段而非最終目的」。關稅可以增加政府收入,但若各國能提供符合美國利益的讓步或承諾,亦可達成製造業回流和市場驅動經濟的本質目標,也就沒必要課過度嚴苛的關稅。基本原則是美國能自行製造但受競爭壓力而使產能利用率低者,關稅較難避免,如鋼鋁、汽車;還難以靠自行製造滿足需求者,以關稅作為威脅迫使前往美國設廠,如晶片產業;貿易逆差大但不具備關鍵產業者則脅迫多買美國能源和軍工。依循以上原則,若再同時考量川普為了後續減稅而需要的關稅收入,本行認為對等關稅公布後,美國平均有效關稅稅率再上升4-5%是合理、且對經濟負向衝擊不致過重的推論。
若稅率增加的幅度超乎預期,股市勢必有較大的修正反應,但以川普「先打再談判」的性格,勢必將持續跟各國開啟談判論戰,並不見得會將這些關稅永久化。川普對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要求重點,例如對台日韓等亞洲製造業重地主要是要求前往美國設廠生產,對歐盟要求提高國防支出和降低不對等的關稅,對加墨要求加強毒品和移民管制,另希望墨西哥對中國課徵關稅以避免中國繞道出口的問題。
美國科技產業2025年企業獲利預估成長率達19.6%,是11大產業當中最高,但科技產業反而是近期股市修正的重災區,主要原因包含:(1)分析師對其財報和市場需求的預估越來越精準,不像AI成長爆發期,分析師的預估幾乎都低於預期,意即最佳的作夢空間已經過去;(2)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壓過之後才會發酵的產業利多,尤其供應鏈全球化的產業如科技面臨較複雜的挑戰,雖然長期可能在美國本土重建供應鏈,但難以一蹴可幾,短期成本將有所增加;(3)近兩年美股過度集中在科技權值股,標普500前10大股票的權重達到40%以上,資金開始分散曝險。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表示,美國在政策調整期帶來短期陣痛,關稅政策的反覆注定了股市波動不會太小。然基準情境認為關稅對GDP的影響在0.5個百分點以內,對美股EPS的影響為1-2個百分點,評價修正期不等同於企業獲利轉向衰退。下半年減稅政策的推行、聯準會延續降息基調,仍有利美股後續行情。美股波動加大、散戶情緒來到低點時為伺機布局時機。而2025年本就預期科技之外的企業獲利復甦,而鋼鐵、金屬製造商、化學品等長期面臨全球過剩產能和價格競爭壓力,在關稅保護下可能獲得利潤的提升。
重型機械製造商、營建等則將受惠廠房設備投資的需求提升。國防類股受惠各國因應川普壓力增加國防支出而帶來的購置武器需求,金融類股受惠川普的去監管,關稅的影響性也相對低。中小型股相對大型股的估值則來到相對低點,保護本土產業的趨勢使中小型股的獲利展望佳,也是長期布局可留意的資產,惟關稅造成的成本上升將為短線逆風。綜合來看,最具成長性的科技類股仍在AI趨勢上,但配置不宜過度集中在AI上游,可適度分散配置至AI應用類股和上述川普政策順風資產。
注意:本行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用途。本行當盡力提供正確之資訊,所載資料均來自或本諸我們相信可靠之來源,但對其完整性、即時性和正確性 不做任何擔保,如有錯漏或疏忽,本行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人因信賴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決策,應審慎衡量本身之需求及投資之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未經本公司許可,本資料及訊息不得逕行抄錄、翻印或另作派發。本行以上市場資訊與分析,不涉及特定投資標的之建議。
《民視新聞網》提醒您: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原文出處】:川普關稅策略為何? 中信:關稅是手段而非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