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看你滿聰明,為何研究這個?」 李豐楙無懼質疑逆襲登中研院士

- 小
- 中
- 大

專題組/綜合報導清明掃墓祭祖,是台灣社會重要的文化傳承,事實上,民間有許多生活習俗都與道教文化息息相關。2022年中研院公布新科院士當選名單,有一位特別受到矚目,他是台灣史上第一位以道教研究獲選為院士的李豐楙。原是攻讀文學的李豐楙,發現道教對文學影響甚鉅,卻被長期被忽略,因此開始鑽研道教文化,只是這條路一開始並不順利,甚至有老師對他說「看你也滿聰明的,為什麼要去研究道教?」本周《台灣演義》播出「道士院士 李豐楙」,帶您認識一位大學教授如何無懼旁人眼光,將外界認為迷信的宗教信仰,化為嚴謹的學術研究?敬請鎖定周日晚間7:55分,民視新聞53頻道。
專題組/綜合報導
清明掃墓祭祖,是台灣社會重要的文化傳承,事實上,民間有許多生活習俗都與道教文化息息相關。2022年中研院公布新科院士當選名單,有一位特別受到矚目,他是台灣史上第一位以道教研究獲選為院士的李豐楙。原是攻讀文學的李豐楙,發現道教對文學影響甚鉅,卻被長期被忽略,因此開始鑽研道教文化,只是這條路一開始並不順利,甚至有老師對他說「看你也滿聰明的,為什麼要去研究道教?」
本周《台灣演義》播出「道士院士 李豐楙」,帶您認識一位大學教授如何無懼旁人眼光,將外界認為迷信的宗教信仰,化為嚴謹的學術研究?敬請鎖定周日晚間7:55分,民視新聞53頻道。

擁有千年歷史的道教科儀,包括畫符籙、唸咒語,差遣神兵神將,收妖除鬼等,只能秘傳,更添神秘性。(圖/台灣演義)
為了不被看扁,李豐楙加倍努力,順利在1978年發表博士論文「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的關係」,並先後在靜宜大學與政治大學任教,從中國文學、生死學講道楚辭與道教文學;因為想要更加理解道教含意,1981年他走進田野進行訪查,才發現道士講究師徒制。道士儀式有許多動作令人難以理解,但李豐楙卻無法獲取箇中知識,主要是因為這些知識具有秘傳性,也因此,讓李豐楙決定以大學教授的身份拜基隆一派道長李松溪為師,成為入門道士。
儘管道教的研究之路不好走 李豐楙卻以札實的學術基礎來論證宗教的深奧玄學。敬請鎖定本周日晚間7:55分,民視新聞53頻道的《台灣演義 ~ 道士院士 李豐楙》, 帶您認識台灣史上第一位道士院士的傳奇故事。
✅節目播出資訊:每周日晚間7點55分,請鎖定民視新聞53頻道 台灣演義
✅訂閱台灣演義Youtube ,更新最精彩內容 :請點我
✅按讚台灣演義FB,掌握最新節目 :請點我
《民視新聞網》提醒您:民俗傳說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