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61歲婦人遊台遭貨車撞亡!民團嘆「非單一個案」:必須對症下藥

民視新聞網 2025-04-03 16:50
日61歲婦人遊台遭貨車撞亡!民團嘆「非單一個案」:必須對症下藥

生活中心/周孟漢報導日本一位61歲婦人和30歲的兒子在3月中旬來台旅遊,並在15日下午4點左右,於高雄市前金區遭一輛小貨車失控衝撞,搶救18天後,仍在本月1日宣告不治,肇事的張姓73歲男駕駛則被檢方以過失致死罪被送辦,並以6萬元交保候傳。對此,「還路於民行人促進會」便在臉書有感而發,憤怒表示「交通部必須對症下藥,而非隔靴搔癢」。

生活中心/周孟漢報導

日本一位61歲婦人和30歲的兒子在3月中旬來台旅遊,並在15日下午4點左右,於高雄市前金區遭一輛小貨車失控衝撞,搶救18天後,仍在本月1日宣告不治,肇事的張姓73歲男駕駛則被檢方以過失致死罪被送辦,並以6萬元交保候傳。對此,「還路於民行人促進會」便在臉書有感而發,憤怒表示「交通部必須對症下藥,而非隔靴搔癢」。


日61歲婦人遊台遭貨車撞亡!民團嘆「非單一個案」:必須對症下藥
日本一位61歲婦人上個月中旬遭貨車衝撞身亡。(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Pexels)


「還路於民行人促進會」今(3)日在臉書發文,針對日籍婦人遭撞身亡事件一事有感而發,感嘆「這場悲劇並非單一個案,而是台灣交通環境長期存在的系統性問題所導致的結果。我們早已多次呼籲政府應正視車輛侵入人行道的問題,並推動駕照監理制度的改革。然而,交通部卻屢屢敷衍應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並問「這些工程細部標準、駕照監理方式是否有跟日本標準一樣呢?行人在人行道被撞死是不是國恥呢?」。

「還路於民行人促進會」認為,這起事故原本可以透過完善的工程設計來預防,例如設置符合國際標準的護欄或車阻。然而,「儘管我們已多次提出紐約、日本等地的工程規範、設計圖與物理指標要求,交通部卻始終未能將這些關鍵措施納入相關法規」。文章中指出,「台灣部分地區的護欄與車阻,與韓國首爾去年發生的 9 死事件類似,在車輛衝撞時幾乎無法發揮阻擋作用,使行人暴露於致命風險之中。我們強烈要求政府立即檢討現行人行道安全設施的工程規範,確保其具備實質的保護能力」。

日61歲婦人遊台遭貨車撞亡!民團嘆「非單一個案」:必須對症下藥
還路於民行人促進會表示「交通部必須對症下藥,而非隔靴搔癢」。(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Pexels)


除了基礎設施外,「還路於民行人促進會」表示「駕照監理制度的漏洞,讓不適任駕駛人繼續上路」也是個問題根源之一,認為至今未能推動嚴格的駕照考核與回訓機制,甚至在去年縮減了記點及檢舉制度,使不適任駕駛人得以繼續上路,危害行人安全。同時也對肇事駕駛以「看到警察就緊張」的理由感到無法接受,「駕駛訓練與監理制度的缺陷,讓未具備安全駕駛能力的人仍能輕易取得駕照,這不僅是交通部的失職,更是對人民生命安全的漠視!」。


「還路於民行人促進會」喊話交通部,「必須對症下藥,而非隔靴搔癢」,透露近年來政府不斷宣稱已進行許多交通改善措施,改造了若干路口,卻未能有效遏止車輛對行人的威脅。「這起不幸的事故,讓一位遠道而來的旅客成為受害者,突顯出台灣行人安全的嚴重問題尚未從根本性真正解決。本會認同交通部有改善的態度,但態度不足以挽救生命,唯有真正對症下藥,從工程法規、駕照監理、執法的法律標準等多方面進行全面改革,才能避免下一場悲劇的發生」。




【原文出處】:日61歲婦人遊台遭貨車撞亡!民團嘆「非單一個案」:必須對症下藥

我要留言留言

提示圖
本文含有敏感或兒少不宜內容
請確定您已年滿18歲